“十四五”行程即將過半,為落實國務院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要求,2023年以來又有多個省份正式出臺省級碳達峰實施方案,對碳達峰目標進行部署。截至目前,絕大多數省份(自治區、直轄市)均已出臺相應實施方案及細分領域方案。
隨著各省級實施方案紛紛出臺,碳達峰工作有了具體的支撐項目和行動計劃,為融資租賃行業靶向發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。根據國務院及各省的方案目標,除去工業、鋼鐵、有色、建材、石化等傳統行業的節能降碳改造外,融資租賃公司還可聚焦風光清潔能源、交通運輸、城市基礎設施及產業園改造等領域,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經營模式尋求業務切入點,理性思考并識別業務機會。
一、乘“風”逐“光”,風光清潔能源領域大有可為
以光伏、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,是目前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賽道,投資體量巨大,融資需求確定性較強且層次分明?傮w來看,大型風光基地以集中式為主,地理條件要求較高,而分布式發電、儲能投資建設更加靈活,受眾也更多,融資租賃參與機會更大。隨著分布式電站投產的項目越來越多,專業化管理機構及人才不斷涌現,融資租賃公司進入的門檻也將不斷降低。
一是風光發電,按照總要求,到2030年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。
新能源電站建設,在國家統籌大基地基礎上,進入更加精細化發展的階段。江蘇省提出,全力發展分布式光伏,開展整縣(市、區)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。四川省提出,重點推動涼山州風電基地和“三州一市”光伏發電基地建設,加快打造金沙江上游等4個水風光一體化能源基地。河北省和山西省提出,到2030年,風電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共達到2.55億千瓦以上,占國家總規劃的21.25%。
二是配合風光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,按照總要求,到2025年,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。
“新能源+儲能”、源網荷儲一體化、分布式新能源儲能系統等領域,正在成為資本關注熱點,在盈利模式不斷改善后,市場前景也較為樂觀。例如,山東省提出,打造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。山西省提出,重點建設晉北風光火儲一體化外送基地、晉南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基地。河南省提出,開展西華經開區、焦作礦區等增量配電網區域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,推進濮陽、商丘、信陽等“風光火儲一體化”“風光水火儲一體化”示范項目建設。
二、向“綠”而行,交通運輸領域釋放潛在機會
交通運輸所涉行業較多,其很多細分領域因為單位投資可控、綠色效果顯著、投資需求迫切等原因,是融資租賃支持碳達峰的重要展業領域。2023年2月,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》(簡稱試點通知),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(包括公務用車、城市公交、出租車、網約車、環衛、郵政快遞、城市物流配送、機場等用車),明確提出支持換電、融資租賃、“車電分離”等商業模式創新。
一是交通工具,按照總要求,到2030年,當年新增新能源、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%左右。
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,電、氫、天然氣動力重卡,老舊船舶電力化改造,電動、天然氣等新能源船舶都是天然的適租物。其中,山東省提出,在濟南、青島等市推進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的運行。安徽省提出,2025年新增及更新城市公交車中,合肥、蕪湖市區新能源公交車占比100%,其他區域不低于80%,新增及更新公務用車全部為新能源汽車。湖南省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新增公交車輛全部采用新能源及清潔能源。
二是物流基礎設施,按照總要求,“十四五”期間,大力推動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“公轉鐵”“公轉水”,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要求在15%以上。
工礦企業、港口鐵路專用線、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等需地方政府、企業參與投資的項目較多,融資結構也更多元化,融資租賃參與的空間廣泛,同時集裝箱的增長也為經營性租賃帶來發展契機。其中,廣東省提出,支持廣州、深圳等建立以鐵水聯運為重點的多式聯運平臺。江蘇省提出,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貨物鐵路和水運集疏港比例超過95%,內河集裝箱運量比2020年翻一番。河南省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新增鐵路專用線15條,推進淮河、沙潁河等航道及周口、信陽等港口建設。
三是配合綠色化的交通基礎設施提升改造,如充電樁、加注(氣)站、加氫站等的投資建設運營。
根據《試點通知》,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要適度超前,融資租賃介入機會大增。在該領域,四川省提出,2025年重點港口碼頭完成岸電設施改造,快充站(換電站)覆蓋80%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和50%的公路客運樞紐站。安徽省提出,2025年船舶靠港使用岸電量年均增長10%以上,充電樁總量30萬個,充電站4800座,換電站200座,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。湖南省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力爭高速公路、普通國省道服務區充(換)電設施全覆蓋,全面推廣高速公路等隧道、橋梁和碼頭智能綠色照明。
三、貼近民生,城市基礎設施及產業園改造領域前景可期
城市基礎設施改造涉及民生福祉,雖然投資回報期限較長,但項目剛性較強,時效性要求較為迫切。產業園的更新改造與駐園企業的低碳發展密切相關,其綠色循環改造可以以點帶面拉動多數入駐企業的節能改造,杠桿效果明顯。上述領域投入期限較為集中,主要依靠地方財政、地方企業的力量投入,對融資租賃展業模式也較為熟悉。融資租賃深入其中,可以助力解決該領域由于前期投入大、回報周期長等情況帶來的融資難題。
一是城市公共建筑、智能交通設施、公共照明、供熱源、老舊供熱供水管網的節能改造,數據中心用能結構優化。
河北省提出,鼓勵數據中心與風電、光伏企業開展深度合作,優先支持可再生能源用電比例達到50%及以上的數據中心建設。安徽省提出,推動蕪湖數據中心集群高能效、低碳化發展。
二是建筑、廠房屋頂光伏領域,總要求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%,新建公共機構建筑、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要力爭達到50%。
所有出臺實施方案的省份均制定了明確目標,對建筑物適用新能源的改造提出更高要求,其中安徽省提出,2025年城鎮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累計達到6億平方米。
三是產業園的循環經濟改造,總要求2030年全國省級以上重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。
上述要求將帶動全國2000-3000家省級、國家級產業園的循環經濟改造。其中,兩高聚集的產業園能源系統優化、物流園的鐵路專用線建設、園區的雨水污水余熱余壓循環利用設施及管網改造,均有項目機會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,堅持先立后破,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。當前距離碳達峰里程碑已不足7年時間,綠色低碳無疑是推動社會經濟全力發展的關鍵領域。融資租賃作為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綠色發展政策的有力金融抓手,集“融物+融資”為一體,具有期限靈活、模式多變、實施高效等優勢,與地方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緊密融合后,必將為實現碳達峰目標做出更大貢獻。而各省及下轄城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出臺,也為融資租賃企業提供了更加詳實的市場需求畫像,有望推動融資租賃企業創新產品類型,設計更多貼合不同地域需求的綠色租賃產品,進一步擴大適租范圍。